目 录
学院概况.........................................................6
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8
一、总体规模.............................................8
二、主要机构..........................................8
(一)专业结构分布......................................8
(二)生源结构分布...................................10
(三)民族结构分布......................................11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及相关分析................................12
一、就业率及相关分析....................................12
(一)整体就业率........................................12
(二)各专业就业率......................................13
(三)省内、省外生源就业率..............................14
(四)未就业情况.......................................14
二、就业结构及相关分析...................................15
(一)毕业去向..........................................15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16
(三)毕业生行业结构分布................................16
(四)毕业生职业类型分布................................17
三、就业质量相关分析.....................................18
(一)专业相关度........................................18
(二)个人职业满意度....................................19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19
(四)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20
(五)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20
第三部分 发展趋势分析........................................20
一、学院就业趋势研判.....................................21
(一)绝大多数毕业生成功实现就业........................21
(二)整体就业质量向好.................................21
(三)毕业生立足本省就业,积极服务于行业内相关领域......21
二、行业变化及用人单位变化趋势............................22
三、就业地区变化趋势......................................22
第四部分 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22
一、完善组织领导体制,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22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层级落实责任......................23
(二)加强就业工作机制体制建设..........................23
二、主动作为,积极做好布点监测期间的就业新工作...........23
(一)紧密依托行业,不断加强行业合作....................23
(二)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24
(三)加强就业市场的拓展,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24
(四)加强毕业生的留省就业工作..........................25
三、细化工作,加大就业帮扶力度............................25
(一)持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和帮扶工作..........25
(二)双困生重点帮扶,措施得力..............................................26
四、落实就业统计和就业回访监督............................26
(一)加强疫情防控和布点监测期间的就业状况统计工作.....26
(二)开展毕业生就业数据专项督查.......................27
五、强化就业创业新模式....................................27
第五部分 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7
一、对人才培养的反馈......................................27
二、就业对招生的反馈.......................................28
三、就业对专业设置的反馈...................................28
四、就业对教学的反馈......................................28
第六部分 就业工作努力和发展方向..............................29
一、提高就业指导全员化的意识,促进教学与就业相结合.........29
二、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诚信教育...................29
三、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30
四、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打算.........................................................30
学 院 概 况
澳门宝典下载安装(部颁代码12901)是省政府批准、教育部核准备案的普通警察类高职院校,其前身为吉林省司法警官学校,具有四十多年办学历史,是应用型、实战型法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是司法警官的摇篮。建校至今已培养了三万多名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级政法机关及社会法律服务部门,其中绝大多数已成为行业中坚和骨干力量。
学院坐落在长春合隆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近40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专任教师185名,省级双师型教师53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64.4%,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73名。
学院现有监狱警察系、应用法律系、司法技术系三个系。其中监狱警察系开设刑事执行、司法警务、刑事侦查技术、行政执行、社区矫正5个专业。应用法律系开设法律事务、司法助理、法律文秘3个专业。司法技术系开设戒毒矫治技术、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司法信息技术、司法信息安全、司法鉴定技术、消防工程技术7个专业。现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司法部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7门,省级优秀课程13门。学院自2009年以来先后承担省级科研规划课题4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横向课题5项。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42项,其中重点课题9项。学院共获省级政府奖项1项,省级教学奖42项,科研成果奖8项。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为目标,坚持“依托行业、面向政法、服务社会”,坚持警学结合、办学和司法实践深度融合,不断完善普通高职、联办本科、短期培训、应用法律研究体制机制,形成了具有法律行业特色的办学模式。
第一部分 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
我院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为 1288 人。其中男生856人占比66.45%,女生432人占比33.55%。
学院 2020届毕业生规模结构
二、主要结构
(一)
专业结构分布
从2020届毕业生整体的院系分布来看,毕业生分布在3个教学系和14个专业中。其中,监狱警察系的毕业生人数最多,为59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5.96%;应用法律系有36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8.65%;司法技术系有32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25.39%。
各系专业结构比例
学院2020届各专业分布
(二)生源结构分布
2020届毕业生生源涵盖 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生源地人数占比最大为吉林省,人数为 1125人,占比 87.34%;非吉林籍的人数有 162人,占比 14.08%。
生源地 |
毕业生人数 |
毕业生所占比例 |
吉林 |
1125 |
87.34% |
内蒙古 |
30 |
2.33% |
新疆 |
25 |
1.94% |
黑龙江 |
20 |
1.53% |
河南 |
15 |
1.16% |
四川 |
13 |
1% |
辽宁 |
12 |
0.93% |
浙江 |
11 |
0.87% |
海南 |
9 |
0.69% |
河北 |
6 |
0.56% |
山西 |
4 |
0.31% |
西藏 |
4 |
0.31% |
甘肃 |
3 |
0.23% |
湖南 |
3 |
0.23% |
广西 |
2 |
0.15% |
安徽 |
1 |
0.07% |
贵州 |
1 |
0.07% |
湖北 |
1 |
0.07% |
宁夏 |
1 |
0.07% |
山东 |
1 |
0.07% |
江西 |
1 |
0.07% |
合计 |
1288 |
100% |
生源省份分布
(三)民族结构分布
2020届毕业生分布在 15个民族,其中汉族的毕业生人数最多,为 1158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 89.9%,少数民族毕业生为 13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10.1%,其中以满族为主,占比 5.66%。(73 人)
民族 |
人数 |
比例 |
民族 |
人数 |
比例 |
汉族 |
1158 |
89.9% |
满族 |
73 |
5.66% |
蒙古族 |
23 |
1.79% |
回族 |
9 |
0.69% |
维吾尔族 |
6 |
0.49% |
藏族 |
4 |
0.32% |
朝鲜族 |
3 |
0.24% |
彝族 |
3 |
0.24% |
黎族 |
2 |
0.16% |
哈萨克族 |
2 |
0.16% |
锡伯族 |
1 |
0.07% |
瑶族 |
1 |
0.07% |
壮族 |
1 |
0.07% |
塔吉克族 |
1 |
0.07% |
东乡族 |
1 |
0.07% |
|
|
|
总计 |
1288 |
100.00% |
|
|
|
民族结构分布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相关分析
一、就业率及相关分析
2020年学院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布点监测期间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至2020年9月1日,学院初次就业人数为641人,初次就业率为49.77%。(数据来源: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3日,新增就业人数327人,年终就业人数为968人,总体就业率为75.15%。(9月1日以后就业数据来源及统计方式:由招生就业处和学工部学员3大队各中队长通过电话回访、微信群、QQ记录等方式和毕业生本人联系获得)
(一)整体就业率
2020 届毕业生就业人数为 968人,就业率为75.15%
毕业人数 1288
就业人数 968
学院就业比例
(二)各专业就业率
系别 |
专业 |
毕业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监狱警察系 |
刑事执行 |
162 |
126 |
77.78% |
行政执行 |
92 |
40 |
43.48% |
刑事侦查技术 |
145 |
95 |
65.52% |
司法警务 |
106 |
87 |
80.18% |
社区矫正 |
87 |
63 |
72.41% |
小计 |
592 |
411 |
69.42% |
应用法律系 |
法律事务 |
158 |
108 |
68.35% |
法律文秘 |
84 |
68 |
80.95% |
司法助理 |
127 |
105 |
82.68% |
小计 |
369 |
281 |
76.15% |
司法技术系 |
罪犯心理测量与矫正技术 |
38 |
37 |
97.37% |
戒毒矫治技术 |
32 |
27 |
84.38% |
司法信息技术 |
42 |
40 |
95.23% |
司法信息安全 |
23 |
21 |
91.3% |
司法鉴定技术 |
107 |
77 |
71.96% |
安全防范技术 |
85 |
74 |
87.06% |
小计 |
327 |
276 |
84.4% |
合计 |
1288 |
968 |
75.15% |
各系各专业就业率
(三)省内、省外生源就业率
毕业生在省内就业人数为853人,占比88.12%。其中省内生源省内就业人数为741人,占比86.86%,省外生源省内就业人数为112人,占比13.13%。省外就业人数为115人,占比11.88%。
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四)未就业状况
学院2020届毕业生中,待就业人群的比例为24.85%。其中有 91.56%的毕业生准备继续备战公务员考试,6.57%的毕业生暂无就业意愿,1.87%的毕业生准备创业。
在疫情防控和布点监测期间,学院把有就业意愿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和暂不就业的毕业生作为统计和精准帮扶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工作,重点对这部分毕业生做好信息服务、求职指导、招聘推荐等服务,确保就业帮扶有的放矢、精准到位,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或创业。
二、就业结构及相关分析
(一)毕业去向
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7种形式: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自主创业、应征义务兵、升学、国家基层项目。其中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占比最多,达 68.28%(661人);其次是升学,有 149人,占比为15.39%;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有 69人,占比为 7.12%,应征义务兵有49人,占比为5.06%
毕业生主要毕业去向比例
毕业去向 |
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34 |
3.51% |
75.15% -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69 |
7.12%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661 |
68.28% |
升学 |
149 |
15.39% |
应征义务兵 |
49 |
5.06% |
自主创业 |
4 |
0.4% |
国家基础项目 |
2 |
0.2% |
待就业 |
320 |
24.85% |
毕业生毕业去向
(二)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
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就业地区分布;二是行业结构分布;三是单位性质分布;四是职业类型分布。本部分的描述和分析只针对已落实就业单位(不含升学、出国、待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为 1288人。
(三)毕业生行业结构分布
2020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中,排名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占比为 29.64%;批发和零售业占比为 24.59%;教育占比为 15.39%;就业人数前十的行业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92.57%。
单位行业 |
总计 |
人数 |
比例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87 |
29.65% |
批发和零售业 |
238 |
24.59% |
教育 |
149 |
15.3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45 |
4.65% |
住宿和餐饮业 |
44 |
4.55% |
制造业 |
29 |
3.0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28 |
2.89% |
农、林、牧、渔 |
27 |
2.7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5 |
2.58% |
建筑业 |
24 |
2.48% |
房地产业 |
20 |
2.07%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0 |
2.0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6 |
1.65% |
金融业 |
11 |
1.13%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 |
0.51% |
总计 |
968 |
100.00% |
毕业生行业结构分布
(四)毕业生职业类型分布
2020届毕业生就业职业类型前 3 名是:商业和服务业人员(35.9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4.92%)、和教学人员(15.39%)。
职业类别 |
人数 |
比例 |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
348 |
35.95% |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338 |
34.92% |
教育人员 |
149 |
15.39% |
公务员 |
55 |
5.68% |
军人 |
49 |
5.06% |
其他人员 |
29 |
3.00% |
总计 |
968 |
100% |
职业类型分布
毕业生就业结构特点
三、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一)专业相关度
高质量对口就业情况
2020届毕业生在公、检、法、司等司法行政机关法律相关岗位就业人数为329人,总就业人数中占比33.98%。
高质量对口就业
(二)个人职业满意度
通过电话、微信、QQ等通讯手段与部分毕业生取得联系,对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了解。据调查结果显示,2020届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较高,回答“满意”及以上的占75%。
个人职业满意度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评价
毕业生能力总体评价
2020 届毕业生重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总体满意度为 80%,其中“比较满意”的占比 72%,“很满意”的占比为 8%。
用人单位满意程度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养与能力的满意度评价分布
(四)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
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为86.57%;对课堂教学总评价处于“比较满意”水平;对任课教师的总评价偏向“比较满意”水平。(数据来源:学院教务处)
(五)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满意度
学校2020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均在88%以上;其中对“校园招聘会和宣讲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手续办理”的满意度相对较高。(数据来源:学院招生就业处云就业平台调查数据)
第三部分 发展趋势分析
就业发展趋势,反映出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是否优质,体现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及未来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一、学院就业趋势性研判
(一)绝大多数毕业生成功实现就业
我院毕业生一直以来将考取公务员作为职业优选,但随着便捷入警政策即将落地实施、公务员招录政策等因素影响,公务员招录人数有限,条件设置严格,考录难度大。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安全保障类人才和社会服务类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素质安保人员、司法辅助人员、留置看护人员以及企业的基层法律服务和风险控制人员等职业需求较高。因此,2020届毕业生也将未来职业目标进行调整,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灵活就业或其他形式就业。通过先就业,了解社会行业职业变化的趋势,通过岗位实践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二)整体就业质量向好
学院2020届毕业生税前薪资水平较上一年度有所提高(2019 届为 2563.37元),专业对口率较去年也有所提高(2019届为20.04%),学院近两届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有所上升,整体就业质量向好发展。
(三)毕业生立足本省就业,积极服务于行业内相关领域
从就业领域来看,2020届毕业生积极服务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9.65%),具体从事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4.92%)、商业和服务业人员(35.95%)、公务员(5.68%)相关的岗位。从就业地区来看,2020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8.12%的人在吉林省就业,省内就业比例较高。可见学院毕业生为本省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
二、行业变化及用人单位变化趋势
目前行业内需求主要以各级公安机关辅警、各级法院检察院文员、消防应急人员为主,并且需求量较大。行业包括: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消防机关等;行业外就业主要以私企、安保人员、销售类、服务类需求为主。包括航空公司、安保集团、房地产类企业、保险、销售公司、新媒体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等。
三、就业地区变化趋势
学院毕业生整体就业地区仍以吉林省为主,今年又与北京市东城公安局安保公司、南京市公安局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就业地区以实习就业基地和招生地区为中心不断向外辐射。
第四部分 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特色和经验做法
学院坚持“依托行业、面向政法、服务社会” 的办学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教育厅有关就业的政策,坚决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推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完善组织领导体制,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层级落实责任
为了更好地部署疫情防控期间的就业创业工作,落实好教育部百所高校布点监测任务,学院召开了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部署会,出台了《澳门宝典下载安装布点监测期间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澳门宝典下载安装布点监测期间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各层级的就业创业推进会和监测会20余次,秉承“学院党委主抓,就业部门统筹,学生处、学员大队以及各教学系(部)协管,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原则,形成了全员抓就业的格局。学院领导还与职能部门和毕业班的中队长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明确任务与责任,通过精细化指导,促进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二)加强就业工作机制体制建设
学院不断完善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在疫情防控和布点监测期间,实行了就业工作班主任制度,通过对班主任的就业工作指导培训,牢固树立了班主任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工作理念,并让每一位班主任都能熟悉和掌握就业政策及指导技巧,有效地将学生进行就业分类,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为了推动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学院今年还开展了就业工作专项表彰工作,制定了《澳门宝典下载安装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专项奖励实施方案》并成立专项奖励工作领导小组,把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等相关基础数据,作为专项奖励推荐对象的主要依据。共评选出26名就业工作专项先进个人,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对就业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主动作为,积极做好布点监测期间的就业工作
(一)紧密依托行业,不断加强行业合作
学院主动到外省学习便捷入警机制建立经验,主动与各省的司法行政部门协商沟通,不断加强警察类专业毕业生培养和入警工作,今年与海南、福建两省进行了便捷入警的合作洽谈。目前,已与海南省司法厅政治部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在学院领导的努力沟通协调下,我院今年成为了省法院系统在吉林省招聘文员的唯一指定院校,并与吉林省法院和各级地区法院达成了人才招聘合作,今年共向各级法院推荐优秀毕业生137名,有63名毕业生被各级法院系统录用。除此之外,学院还与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路派出所达成用人协议,输送14名优秀毕业生,拓宽了司法系统行业内高质量的就业渠道,体现了学院行业办学的特色。
(二)深入挖掘现有资源,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
学院职能部门与毕业班的中队长建立了就业一对一的工作联系模式,实现了直接有效的工作对接。充分利用就业云平台、国家24365就业平台以及省人才就业平台等渠道,深入挖掘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提高平台利用率。在疫情防控和布点监测期间,成功举办学院第一次线上视频双选会。吸引了行业内外用人单位38家,提供招聘岗位105个,招聘人数共计1394人,我院共有1566名毕业生参加网络招聘会,投递简历632份,有28名学生在线完成企业面试。这次线上网络视频双选会是在疫情防控召开线下招聘会十分困难情况下的一次较为成功的尝试,在线面试数和投递简历数均达到了就业云平台线上举办双选会的较高数据。今年就业云平台先后开发了线上招聘、投递简历等新功能,目前就业云平台已审核入驻了154家企业,累计向毕业生推送就业信息2310条,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
(三)加强就业市场的拓展,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
学院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拟定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方案,校园网同步开展“24365”校园招聘活动,组织召开京东集团、吉林河汉科技、顺丰速运、首都机场等线上招聘会、宣讲会40余场。同时启用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智慧就业”平台,并与北京中航联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洽谈。学院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大学生西部计划”、“专升本”、“大学生应征入伍”和创新创业等项目。今年共考取专升本149人,西部计划6人,大学生应征入伍49人。学院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四)加强毕业生的留省就业工作
学院积极推进“菁智汇吉 生根筑梦”高校大学生留省就业创业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认真落实《长春市促进应届高校毕业生来(留)长创业就业若干措施》,并多次召开就业创业宣讲会,为毕业生解读落户、创业、求职等政策,发放就业求职补贴7万余元。学院2020届留省就业853人。
三、细化工作,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一)持续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和帮扶工作
学院今年特别加强了对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努力为有意向就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实现就业或参与到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中。开展电话回访和线上跟踪调查,中队长和班主任每两周将毕业生离校后的新增就业情况和学生的就业状况及时反馈给各职能部门,为学院下一步分析研判就业形势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二)双困生重点帮扶工作,措施得力
进一步加大对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服务力度,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双困生就业“一帮一”活动,并为困难学生购买公考教材。在加强就业指导的同时,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提供经济援助,力促困难毕业生充分就业,帮助他们实现满意就业。2020年提供双困生培训44人次。今年还特别针对52个贫困县和湖北籍的毕业生做了重点帮扶,为困难学生建档立册,实行分类帮扶和“一人一策”动态管理,优先推荐岗位。今年学院建档立册贫困生38人,已就业33人。
四、落实就业统计和就业回访监督
(一)加强疫情防控和布点监测期间的就业状况统计工作
学院今年被教育部列为100所就业布点监测院校,按照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实行国家就业平台就业人数和招聘会场次的日报制。布点监测期间,每个工作日17:00前完成毕业生就业统计上报,实现“就业去向落实一人,数据信息上报一人”。同时按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其他形式就业、境内升学、出国(境)、待就业(有就业意愿未就业)和暂不就业(暂无就业意愿)等七个指标对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分类统计。
(二)开展毕业生就业数据专项督查
学院严格执行教育部的“四不准”规定,就业职能部门与学员大队建立了就业核查机制,实现就业核查日更新,就业质量周通报,对已就业的学生和就业单位进行电话核查,对失实的就业数据和证明材料予以驳回和通报,确保了就业率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
五、强化就业创业新模式
为了激发青年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今年第六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院黄禄祺同学负责的《芊信芊手工Diy饰品》项目荣获银奖,我院王美怡、张霖、王腾汉等同学负责的《乐淘创意书社》、《司创“人才培养监测与督导”公司》、《卓越新概念智能停车场》三个项目荣获铜奖。由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和团委一同指导的“未来科技人工智能创业理论研究”创业项目获得吉林省挑战杯创业大赛职业院校一等奖。
第五部分 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学生对母校的评价、对教学的满意程度反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状以及对学院的认可程度。为了更好地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及时掌握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学院积极开展就业情况反馈工作,为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学院紧密联系就业市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了适应司法行业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我院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采用“2+1”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进行专业基础培养的同时,适当引进“行业、企业”元素,把“学以致用”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并在最后一学年把学生送到行业内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实训,使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不断领会教学内容,提升职业技能,邀请在职法官、监狱警官、优秀律师参与到实践教学当中,建立与机关、企业联合培养机制。
二、就业对招生的反馈
学院充分发挥就业与招生的联动效应,分析每个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前景,根据高质量就业的情况,及时调整各省的招生计划,逐渐形成招生指标的优化配置与竞争机制,在每年的招生宣传中重点介绍各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情况,让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就能了解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
三、就业对专业设置的反馈
在专业设置方面,我院坚持围绕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打造学科优势、增强服务能力的思路,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应用型专业,充分发挥就业对专业设置的倒逼机制,今年学院开设了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不断提高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和契合度,不断加强品牌专业建设。
四、就业对教学的反馈
学院结合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毕业生实际工作情景的岗位能力为根据,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新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符合司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契合了法律类应用型专科教育的目标要求。学院持续加强教学质量督导,针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评学评教、教学督导、教学质量工程等方面的监控,做到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管好教学质量。
第六部分 就业工作努力和发展方向
一、提高就业指导全员化的意识,促进教学与就业相结合
目前学院的就业工作还未完全渗透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应积极调动教职工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人际关系网,广泛拓展就业渠道,构建全院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就业体系。同时要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各学科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专业教师要深入行业一线调查、实践,熟悉相应职业领域,结合学生实际,保证课程教学与职业适应能力培养的紧密结合。还应该组织相关的职业训练,如实习实训,通过参观访问用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和服务,开展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使学生主动接触社会,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主动地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意识,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诚信教育
学院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导致在就业过程中消极被动。在择业时更多地看重经济利益和就业地区,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人员要纠正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的偏差,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他们认清形势,鼓励他们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基层就业。同时指导学生认清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就业环境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不盲目从众和攀比。近年来,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失信”现象屡见不鲜,主要表现在自荐材料的虚假、随意违约、一人多签等方面,这些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而且损害了学院的形象。同时,企业抱怨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差,学生频繁跳槽,缺乏工作激情,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并与严格的管理、奖惩紧密结合。
三、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
要逐步完善就业信息网和就业云平台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在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各地人才服务网站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加强与各高校网站的信息交流。通过校园网、函件、电子邮件等形式,向社会发布毕业生信息,拓展联系渠道。组织召开各种类型的专场招聘会,积极推进有形市场的发展。要协同各地劳动人事部门、人才服务中心、用人单位等部门共同合作建立完备的就业体系。
四、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打算
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达到909万,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严峻,为实现2021届毕业生早就业、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学院将积极谋划202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要提高站位,统一认识。学院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时刻关注就业形势变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院上下凝心聚力,集中一切可利用资源,为毕业生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服务工作。
二要用足用好政策,落实落细就业举措。继续做好“便捷入警”、“专升本”、“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应征入伍”等工作。提前建立一生一策工作台账。重点关注和推进困难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工作。尽早启动2021届毕业生的实习工作,积极引导学生更多地到中小企业、民办企业、到基层去工作。
三要拓宽多渠道就业。大力拓展就业市场,深入挖掘就业岗位,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不断寻求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继续加大与省内法院系统和南京市公安局的合作力度,加强与用警需求大的地区联系,签订实习、就业合作协议,提高对口就业数量。继续与各省的司法行政部门主动协商沟通,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警察类专业毕业生培养和入警工作。
四要不断完善就业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将线上和线下招聘活动有效结合,打造就业资源“云”共享平台。大力邀请用人单位、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招聘活动,全力保障就业信息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五要不断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好辅导员、班主任在就业工作中的优势,让就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潜移默化地更新学生陈旧、固化的择业就业观念。同时就业指导教师要根据毕业生不同就业意向和去向需求,分类、分阶段提供精细就业指导服务。要优先提供求职技能指导,积极帮助毕业生解决政策解读、简历制作、远程面试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提高毕业生应聘和面试技能。
六要严格执行两级就业信息核查制度。严格执行教育部“四不准”规定,确保上报就业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坚决杜绝将毕业证书的发放和毕业生签约挂钩,杜绝将毕业生的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的现象,杜绝毕业去向填报“升学”和“灵活就业”失实情况。
七要继续加强大学生创业工作。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华职教杯创业大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充分调动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格局。
八要继续开展走访和调研。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现有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建设一批发展稳定,就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大力拓展非警专业的就业市场。积极探索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相挂钩的模式。